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宝宝咳嗽起来缠绵难愈,难以入睡,有时还会影响宝宝脾胃,导致宝宝营养不良,使用小儿推拿手法可以治愈小儿咳嗽,起到镇咳宣肺的作用。那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手法有哪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01.分推肩胛骨次
位置:肩胛骨也叫胛骨、琵琶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倒置的三角形扁骨,介于第2~7肋之间。
02.按揉肺腧次
位置: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先找到颈项部最突出的棘突,即第7颈椎棘突。向下沿棘突逐个触摸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肺俞穴。
03.按揉天突50次
位置: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技巧: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04.小儿咳嗽有痰推拿手法
一旦宝宝咳嗽加重,尤其咳嗽带痰时,要迅速调整手法,在前面初咳的手法基础上用咳嗽带痰的手法进行处理:运内八卦次、按揉掌小横纹次、按揉中脘次、分推腹阴阳次、按揉丰隆次、捏脊5次。小儿咳嗽恢复期当咳嗽进入尾声,只有偶尔几声咳嗽时,这个时候要补脾补肾。
05.补脾经次
位置:在手掌的大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推。
06.补肾经次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07.按揉足三里次
位置:膝盖髌骨下外侧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一横指(中指)按之凹陷处,左右腿各一穴位。
08.捏脊5遍
操作:两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对沿脊柱两旁,由龟尾部向大椎方向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小儿推拿门诊
时间:周二、四全天
地点: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中医针灸推拿室
医师简介:李志,中医全科主治医师,擅长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及综合症等疾病治疗;擅长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食积、呕吐、腹泻、便秘、遗尿、夜啼及近视散光等小儿常见病。
原标题:《中医特色︱宝宝咳嗽老不好,试试小儿推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