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可能反复出现,呈多种多样并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病人否认心理问题。他们长期反复就医,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家庭成员不理解,家庭关系紧张,病人自身陷入痛苦中。
近两年时间里,王女士因“食道、胃部烧灼感,疼痛难忍,尤以进食后明显加重。”医院消化科,胃镜检查5次,化验、B超、头颅CT、核磁等各项全面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从60岁到62岁,患病以来,王女士暴瘦20斤,近期更是出现悲观念头,担心身患恶疾,寝食难安。在消化科医生的建议下,她带着疑虑来到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就诊,被诊断为躯体化障碍。
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生马长林解释,当病人对躯体症状的描述与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吻合,也就是指病人存在症状,但找不出相应的实验室阳性指标,或虽然病人存在某种躯体疾病,但常常夸大了其症状,就要考虑可能是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的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会随着时间的拉长,开始变化。比如今天脚疼,明天可能就是腰疼,大多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经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长期反复就医和显著的社会功能障碍。
对躯体化障碍患者,
当务之急是对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这些最常见的症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躯体化障碍:
1、疼痛:这是一组经常存在的症状。部位常很广泛,如头部、颈部、腹部、背部、关节、四肢、胸部、直肠等,不固定于某一处,性质亦不定,患者经常说的就是“说不来是什么样的感觉”。
2、胃肠道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或某些食物引起特别不适。胃肠道检查有时仅见浅表性胃炎或肠道激惹综合征,与患者严重的躯体症状不符,难以解释患者经常存在的严重症状。
3、泌尿生殖系症状:如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等。
4、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如气短、胸痛、心前区不适、过度换气,甚至憋喘等。
5、肌肉神经症状:如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异样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肌肉发紧发麻等。但神经系统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肌肉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证据或阳性体征。
躯体化障碍治疗方式
心理治疗是目前针对躯体化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包括认知疗法、行为治疗、森田疗法、精神分析等方法。通过医生的心理疗法,来修正患者对于疾病本身扭曲的认知,使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和症状有一个全新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药物治疗:目前针对躯体化障碍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精神病药三类。
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1、日常护理
(1)注意居家卫生与患者个人卫生清洁,构建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有助于病情恢复。
(2)避免激怒患者,以平常心态面对患者。
(3)按时安排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2、饮食调理
躯体化障碍患者无特殊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3、预防措施
(1)适度运动,强化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2)保持乐观心态,积极治疗原有疾病,避免紧张、焦虑情绪困扰,学会自我减压。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增加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机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医生提醒:对于躯体化障碍的患者,要着重于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找出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保持积极向上的心境。同时,由于患者的反复求医,引起家庭负担增加,家属要学会认识这一病症,改变态度,关心、体贴患者。
原标题:《健康科普
胃痛,医生让病人去看精神科,查出躯体化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