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
年的12月1日,我们将迎来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的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它的防治需要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疾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以及对感染者的歧视。
什么是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作为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从而使免疫系统崩溃,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而发病甚至死亡。
H
I
V
传播途径
症 状
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12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8-10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危 害
1.对患者自身的危害: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致残或死亡。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2.对他人的危害: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侣、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通过母婴途径等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预 防
性传播预防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时治疗性病。.
血液传播预防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其他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因为都存在传染危险性。
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行人工流产。孕、产妇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采用人工喂养,杜绝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反 歧
爱心中国
以爱之名,消除歧视
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歧视!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大声说NO
消除艾滋病社会歧视,从你我做起!
人人享有健康
一切为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