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人
那
事
每年的12月1日
是一年一度的
世界艾滋病日
对于普通人来说
这仿佛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提起艾滋病人
我们会有深深的同情
甚至还可能怀有
鄙夷和反感的心理
可是
通过血液、母婴
及性传播的艾滋病
也可以离我们很近
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
发布的数据
全球有近万
艾滋病毒携带者
上一年有万人
新感染艾滋病毒
又有94万人
死于与之有关的疾病
中国
也有大约85万患者
正深受它的折磨
!
可与之相比
更可怕的是
无孔不入的无知与歧视
许多人
不清楚艾滋病真正的成因
不懂如何预防
更将艾滋病患者
视作“瘟神”
……
而《本发现》今天要说的
就是一位倾尽全力
守护艾滋病患者的人
读完她的故事
也许人们会明白
人人谈之色变的病痛
并不是那么不可战胜
因为
有爱就有生机
绝境中总有希望
而那些
才最值得我们铭记
01
纽约曼哈顿上城哈莱姆区,被形容为“全美贫穷和犯罪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然而,一位年逾九十的中国老太太却在这里住了近十年……她蜗居在一间不起眼的简陋公寓里,双耳失聪,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还有严重的血栓病。
老人裹着“中国特色”的小脚,常年躲在屋子里伏案写作,饮食简陋,偶尔会坐着轮椅出来晒晒太阳。
她看起来没有亲属,最常来拜访的人是留学生或者学者模样的亚洲面孔,他们会帮助她把写在笔记本上的文章打字到电脑里。
周围邻居大多数并不知道她的来历,只是觉得这个亚裔面孔的老人“举止怪异”。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老人这双饱含沧桑的眼睛,曾见证过几十年前发生在中国河南的那场“中原血祸”;而她那双并不利索的三寸金莲,曾踏遍祖国山河大地,为一群罹患艾滋病的底层农民奔走呼号。
她的名字,叫做高耀洁。
这个名字曾经出现在艾滋病人的捐款单中,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台上,希拉里·克林顿的会客单中,以及年8月从广州飞往美国的飞机票上……此后,她一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客居纽约。
如今,在国内,这是一个让不少人讳莫如深的名字,你也根本不可能在官方宣传途径中找到她的踪迹。
可在海外,她却获得过众多荣誉奖项——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亚洲英雄”,还获得过全球女性领袖奖、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以及联合国颁发的救治艾滋病奖章。
每当你抬头望天,在那遥远璀璨的星系中,还有一颗被命名为“高耀洁”的小行星在悄然运转。
在到达美国的那天晚上,高耀洁发电子邮件给朋友说:“我离开,为的是能让世界知道更多的真相;我还是要回来的,我死也要死在回中国的飞机上。”
02
高耀洁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
到90年代退休时,她已经是享誉整个河南省的妇科专家,还曾经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彼时60多岁的高耀洁,儿女双全,名利双收,本可享有一个富足安稳的晚年,缓步迈向人生终点。
可是,年,一位女病患彻底改变了高耀洁的人生轨迹。
年,业已退休医院会诊时,遇到一位奄奄一息的农村妇女,HIV检测结果成阳性。也就是说,这个女人得的是被当时人们普遍视作“脏病”的艾滋病!在那个年代,人们对艾滋病还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乱搞男女关系和吸毒,都有可能染上艾滋病。
一开始,高耀洁以为是病人,或者病人丈夫的作风不好,为安全起见,她给病人全家十几个亲属全部做了化验,结果发现,全家人中,只有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并且,根据病患亲属的说法,这个女人只是个实诚的普通农妇,根本不会乱搞男女关系,更别说吸毒。
那么,这艾滋病病毒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病人的丈夫告诉她,妻子以前做过一次子宫肌瘤手术,曾经输过血。
难道是因此才让她染上艾滋?高耀洁被震惊了,因为这意味着,医院的血库已被污染,受害人绝不止一个!
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的病例。此后,高耀洁拖着年迈的身体多次前往河南农村做田野调查,在不断的调查取证中,她几乎已经可以肯定,就是“血”的问题!
03
年,由顾长卫执导,章子怡、郭富城、陶泽如、濮存昕、孙海英、蒋雯丽、王宝强、蔡国庆等众星主演的电影《最爱》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第一次把镜头对准了因卖血而被传染艾滋病的人群: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一个封闭的小村庄里
人血走私生意泛滥
这是个无尽收入来源的生意
但同时
因为卖血组织者节约成本
给大家共用针头
造成了大量的
绝症“热病”传播
这里组织卖血的人
被人称做“血头”
他们一直赚着生命与黑暗交易
得来的钱。
自从这个村子有了热病(HIV)
一切的生活都不一样了
……
为了有所区别,医院卖血,叫做卖全血,简称“全采”;到血站卖血叫做卖血浆,简称“单采”。
所谓“单采”,是血站把采到的血用离心机分离,只留下血浆,把红细胞回输给卖血者,采到的血浆卖给生物制品生产厂家,生产制造生物制品,如白蛋白、球蛋白、血小板、第八因子等等。
“单采血浆”有极其严格的操作技术要求,否则在回输血球的过程中,同一批卖血者中,只要有一个病毒携带者,就很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艾滋病就是血站在“单采血浆”回输红血球的过程中,在卖血人员中传播开来,同时传播的还有疟疾、丙肝、梅毒淋病等多种疾病。
年9月,上海莱氏生物制品公司反馈,安徽省阜阳地区李某的血浆为“HIV+”,但是,当地血站的工作人员不知HIV为何物,未引起任何重视。
11月,该公司的抽检报告中再次出现:李某,“HIV+”。卫生部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一个研究小组进入安徽阜阳地区调查,最终将感染途径锁定在当地的单采血浆站。这可能是第一份证明艾滋病与血浆站间存在关联的正式报告。
同年,河南省周口地区防疫站医生王淑平,也首次在献血者中发现HIV感染者。但是,河南省卫生厅并未承认王淑平的调查结论,王淑平因此失去了工作,后来只身前往美国。
年12月,王淑平向周口地区卫生局递交的报告。
事后看来,危险的种子早已埋下,至少在年之前,全国的血浆站基本没有任何艾滋病检验程序。
更可怕的是,当时还存在很多民间私人血站——并没有任何卫生资质,一个会计、两个护士、几个针管、几瓶酒精,把牛棚改造一下,就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采血点”。
这样的“黑血站”还像雨后春笋一样越冒越多,有人统计过,年,仅驻马店地区就有33个。
当时的景象,作家阎连科在《丁庄梦》中也有过描绘,读起来触目惊心:
庄子里到处都是挂着如藤如蔓、
流着血的塑料管
和红葡萄似的血浆瓶。
到处都是扔的
消毒棉球和废针头。
到处都是碎了的针管玻璃
和装血的玻璃瓶。
到处都是搁着、挂着
收集起来的O型、A型、B型
和AB型的血瓶和血桶。
地面上是一片落着的血滴
和洒出来的红血浆,
空气中整日飘散着
红烈烈的血腥气……
遗憾的是,各地政府对采浆过程中的艾滋病感染讳莫如深,大批HIV感染者藏匿于人群之中。
年,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高耀洁遇到一例因输血而感染艾滋病的妇女,因而发现了这个被遮盖的惊天秘密,从此为之奔走呼号。
04
可以说,河南农民因卖血引发的艾滋病灾难,是在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双重背景下,完全没有竞争资本的农民以自己身体的血为资本捲入与市场的交换,所酿成的群体性的社会悲剧。
年,河南文楼村艾滋病疫情经国内外媒体报道之后,河南省艾滋病疫情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河南省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在年前后度大转弯。
自年起的3年间,河南省迅速关闭了全部单采血浆站,与此同时,投入1.6亿元专项经费加强血站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行无偿献血制度,有效切断艾滋病经血液传播途径。
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前往文楼村探望艾滋病人。
年12月18日,河南上蔡县文楼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
紧紧拉住艾滋病患者张老太的手,
关切地询问她的病情。
结束文楼之行后,吴仪在郑州与高耀洁医生闭门畅谈3个小时,吴仪问她:“有人告诉我,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吸毒传播和性传播?”
高耀洁愤怒地说:“在这里,血液传播才更普遍!”
在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高耀洁以“艾滋病斗士”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与杨利伟、巴金、成龙等知名人士同台领奖。
从年到年,高耀洁几乎将所有积蓄投入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她自费出版《艾滋病、性病的防治》《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等书,试图用知识的普及来化解老百姓对艾滋病的恐慌,也让更多农民有备无患。
但是从年开始,高耀洁的工作渐趋艰难。她多年坚称中国艾滋病传播的根源在于“血祸”,一再受到代表正统声音的主流研究人员点名或不点名的批驳;她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发表,研究也难以为继。
高耀洁和主流学界的分歧,主要在血液污染是否占艾滋传播途径主要的百分比上。
她坚持认为,仅仅强调性传播和吸毒传播,是把锅甩给感染者自身,推卸相关部门在“血灾”中的责任。
对于河南某些利益相关人士来说,“高耀洁”一直是个会让他们闻之色变的名字。在防艾滋的路上,她受尽压迫和打击,其中的艰辛,令人难以想象!
无数人都视她为眼中钉,监视跟踪、监控电话、不让她接触记者、不准她下乡调查、不让她去见外国人……动用一切势力阻止她这样一位年迈的老太太。
在某些艾滋病村里,如果谁能举报高耀洁来了,甚至还会得到元奖励。
年5月,已经近83岁高龄的高耀洁只带着装有多年来收集的艾滋病调查资料的硬盘,匆匆离家出走,从河南,到北京,又到四川、广东,最后,年8月,她到了美国。
“因为我要把真相告诉全世界,”她在回忆录里写道。“我都八十二岁了,我不怕死。我要把中国艾滋病广泛传播的真相写出来,让世人知道造成这场血灾的真实原因,唤起所有国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