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个“老头”:
他们是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病毒的发现者,人称“丙肝猎手”。
△从左到右:哈维?阿尔特(83岁),发现丙肝病毒;迈克尔?霍顿(71),确定丙肝基因组;查尔斯?莱斯(68),证明单靠丙肝病毒即可引起肝炎
丙肝,对于很多人来说,相信都很陌生。
发现这个病毒怎么也能得诺贝尔奖?
其实,丙肝跟乙肝(即乙型肝炎)、艾滋病一样,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本来完全有可能肆虐全球,全因三位“丙肝猎手”及时发现了丙肝病毒,使其防控、治疗成为可能。
而且,不同于只能用药物控制病情发展的乙肝、艾滋病,丙肝的临床治疗已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防范丙肝?
记者采访了华南地区首医院——医院的肝病专家许敏,听听她的建议。
受访专家
许敏(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医师)
“乙肝、艾滋病等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病,目前都还无法治愈,丙肝是不幸中的万幸。”许敏医生说。
和乙肝一样,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血液传播。如果输入含丙肝病毒的血液,就有可能感染丙肝。
这曾经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重要难题。
年,人类就发现了乙肝病毒,知道它可经血液传播;
年,甲肝病毒也被发现了,明确其主要感染途径是粪口传播。
随后,因输血感染肝炎的病例数大大减少,但仍然未能杜绝。这是怎么回事?
正是今年获诺贝尔奖的美国医生哈维?阿尔特,在年,将并非因甲肝、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命名为“非甲非乙型肝炎”。
年,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生物化学家迈克尔?霍顿,成功鉴定出这种新病毒,将其正式命名为丙肝病毒。
90年代后,全球多个国家都开始在血制品的常规检测中,加入丙肝病毒检测这一项。
据估算,我国的丙肝病毒人群不在少数,或达上千万的规模(数据来自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发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更新版)》)。
为何丙肝的“知名度”却那么低?
原因之一在于,丙肝的“隐身”功力很强。
许敏医生指出,很多人感染丙肝病毒后,可能二三十年都没有任何不适,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病。
“丙肝残害身体的过程,就像是温水煮青蛙。”
“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丙肝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眼黄等症状。”
临床上的丙肝患者,绝大部分都是在看其他病,或抽血检查时意外发现有丙肝,又或是体检提示肝功能异常,进一步检查后才知道。
也有一些,是在发展成肝硬化,出现腹胀、脚肿、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去看医生时,才被确诊。
许敏主任提醒,如果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输过血或使用过血制品,医院做个丙肝筛查。
目前就诊的很多丙肝患者,都是在年前,经输血或使用血制品而感染。
那时候,受制于检测手段的缺乏,我国并不会对献血者进行筛查,以确认是否有丙肝。
虽然已经过了20多年,但由于丙肝发病太隐匿,可能还是有人未出现明显症状,还不知道自己有丙肝。
丙肝怎么查?常规体检往往没有丙肝这一项。想要查,可以加丙肝抗体检测。价格在28元左右。
该检测通过抽血来进行,如果结果为阴性,代表没有感染,可以放心了。若是阳性,医院做丙肝抗原、丙肝病毒RNA定量检查,以确认是“感染过丙肝,但已治愈”,还是“正在感染”。
一旦发现感染丙肝,要尽早治疗。
乙肝患者如果不积极控制病情,可能经历“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丙肝患者同样如此。
许敏医生介绍,大约有55%~85%的丙肝患者,会转化为慢性肝炎。
这其中又有5%~15%,会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好消息是,丙肝已经可以治愈了。
许敏医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经过12周的口服药物治疗,丙肝的治愈率可高达95%以上,基本上不会留下后遗症。
现在的丙肝药,每天只需要吃一片,医院复诊,特别方便;对人体也很友好,不良反应比较少。
而且,今年还有更大的好消息:
从今年1月起,丙肝药物的价格降了一大截。
此前,12周的丙肝药物治疗,费用大概要7万元,现在则降到元至1.3万元。
注意!这些行为,都可能感染丙肝●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
●在街边打耳洞
●在卫生条件差的小店洗脚、修脚、文身
●与丙肝患者有性接触
●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
●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
(感谢医院通讯员贾卫东对本文的帮助)
记者王若兰编辑
凌茜雯视觉
许佳彤
-《中国家庭医生》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