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冬时节是易感人群的“危机时刻”,老人、儿童、体弱者应提早做好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监测。
天气渐冷,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最易“受伤”
11月是寒潮次数最多月,随着冬季取暖期开始,公众还需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
(点击进入)
在医院,近期前来就诊的呼吸道患者明显增多。立冬以后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最明显,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流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此外,随着每年1月份前后流感高发,发热门诊也会迎来就诊高峰。
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也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是心脏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感染甚至是第一诱因。随着气温降低,人体外周血管比平时明显收缩,也能直接导致人体血压升高,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比平时加重,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症状加重,应时刻加以注意。打疫苗、测血压,专家为重点人群过冬支招
进入立冬时节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一定要
专家提醒,在冬季,肺炎对重点人群是一大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据介绍,在肺炎死亡人群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达92.5%,因此,专家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应及时接种肺炎疫苗。
此外,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阳气收敛,不应过度劳作。专家建议在秋冬季节不要过度劳累、熬夜、透支身体,但依然要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人体可以保持兴奋状态,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但在此时节锻炼不宜太激烈,健身操、太极拳或跳舞、打球等运动均是立冬锻炼的不错选择。
膳食推荐
儿童脾胃稚嫩,冬季要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冬时令蔬菜如大白菜、萝卜、豆芽、菠菜、生菜等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适当摄入粗粮及各种豆制品。
注意保暖御寒,尤其是头部、颈部、肚腹、足部的保暖,立冬后要遵循“早睡晚起”的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运动。
来源
央视网、网络综合
编辑
丘琳
统筹
健康教育促进科
健康南宁疾控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