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伊心力意第篇原创文章—当您看到这个问题时是不是觉得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有问题啊?因为连中学生都知道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HIV)感染导致的。早在年,法国巴斯德研究中心的两位科学家,吕克·蒙塔尼和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从早期艾滋病人淋巴细胞和晚期艾滋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了艾滋病毒。这标志着人类确立了艾滋病的病因。此后,逐渐明确了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要素。这种主流观点在后来30多年的时间里被反复验证,已是不容置疑。年,最先发现和分离出艾滋病毒的两位法国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但是对这种证据充分、基础坚实、被大众广泛认可的主流观点,仍然有少数人置疑。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位病毒学家,迪斯贝格,就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HIV并不是艾滋病的病因。感染艾滋病都是因为有易感体质。没有易感体质的人,无论是与艾滋病毒感染者性交或共用针头都不会染上艾滋病。艾滋病不过是由腐败的制药公司、科学家和医生结成的利益集团拿来欺骗民众的幌子。当年,迪斯贝格的这些言论遭到研究艾滋病的主流科学家一致驳斥。但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多么名声显赫的学府呀。提出这种观点的不仅是一位毒学家,还是教授。妥妥的一位业内权威。他的话被一些人深信不疑。时任南非总统姆贝基就是其中之一。他采纳了迪斯贝格的建议,并为此交上了沉重的智商税。姆贝基年接任总统,年下台,任职不到10年。在此期间,艾滋病在南非疯狂肆虐,感染人数由2万左右飙升到万。当时最好做的生意是卖棺材和卖墓碑。就连保险公司最热门的产品也变成了葬礼险。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科学上,相信主流观点的重要性。任何单个科学家或者几个科学家的观点都没有主流科学观点可靠。支撑主流观点的是无数经过科学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的研究结果。而且许多都是诺奖级别研究成果。而那些非主流观点根本没有过硬的科研成果作为基础,最多只有一些个案。更多的是个人的主观臆断。但是它们往往语出惊人、很能蛊惑人心。当然,也不排除某天、某一个小众的非主流观点,因为拿出了足够过硬的证据,有机会翻身成为主流观点。但这是极小概率的事件。我们普通人只需要相信大概率事件。因为大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远远大于小概率事件。总之,普通人相信主流观点比相信非主流观点上当受骗的风险要小很多。
死磕自己,帮助大家!我是尹力,明天见!
阿司匹林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心脏病人能左侧卧睡觉吗?
愿今后此生,您成为一个明白人
法律声明: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封面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文中视频均出自天津医院心内科,即作者所在科室,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编辑:木易丫丫技术:圣斗柿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