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滋病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感染HIV就是艾滋病患者
HIV即艾滋病毒,而艾滋病(AIDS)指的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人体在感染艾滋病毒2-10年甚至更久后,因为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才会发展为艾滋病,出现感染、肿瘤等体征。误区二:一旦感染艾滋病毒,剩下的日子就不多了
不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不同。有些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年,甚至达到预期寿命。谨遵医嘱、坚持有效治疗、艾滋病毒在体内的发展可以放缓,延缓发病时间,有效延长感染者寿命。误区三:安全套防不住HIV
有证据表明,男用乳胶安全套对艾滋病毒及其它性传播感染的防护率达85%以上。质量好、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套,完全可以有效隔绝病毒、大幅度降低性行为的危险性。当然,最安全的还是避免多个性伴侣、一夜情等高危性行为。误区四:被蚊虫叮咬可能感染HIV
HIV三个传染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脱离人体的艾滋病毒较为脆弱,因此抚摸、亲吻、拥抱、握手等礼节性接触等日常显得更为并不会感染HIV。误区五:通过网购试纸、献血等就能检测HIV
网络购买的试纸很多没有质量保证,不能完成确保检验的准确性,而为检测HIV而进行献血是对血液使用者极不负责的行为。事实上,很多地区的疾控中心都可以提供HIV免费检测,检测结果只限于承担检测工作的义务人员知晓,不必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误区六:HIV感染者不能要孩子
研究表明,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到5%以后,在部分发达国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将至2%以下。感染HIV的孕妇如果与医生积极配合,采用正确的药物和治疗,帮助胎儿抵御HIV,可有效降低病毒的传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用母乳哺育可能会将HIV传染给孩子。误区七:只有滥交者、吸毒者等高危人群才会感染HIV
在我国,HIV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年间,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静脉吸毒和非法采供血;而年1月至9月,性传播感染者比例达到94.2,意味着艾滋病的传播越来越向城市转移,方式也变得更为隐蔽。误区八:同性恋=艾滋病
艾滋病确实在部分男男同性恋中较为流行,原因是男男性行为的特性更容易导致黏膜破损和病毒传播。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同性恋本身与艾滋病传播并无关联。而对于同性恋的过分恐惧和排斥会加大同性恋者的隐蔽性,增加防治艾滋病的难度。目前对于男性患者感染HIV来说可以借助洗精术和试管婴儿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针对有生育需求的HIV感染者,我们提供安全可靠的洗精服务,通过更加安全的「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精子洗涤技术」,分离出健康的精子,为HIV感染者带来健康宝宝。
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