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讲座进酒吧无毒场所齐心创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http://www.yimingjj.com/

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娱乐场所禁毒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公共娱乐场所环境,提高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禁毒意识,6月1日下午,凤新派出所领导莅临MiuMiu酒吧开展治安、禁毒工作宣传活动,近多名酒吧工作人员积极参与。

活动期间,禁毒志愿者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向酒吧工作人员讲述了如何识别几种常见毒品、毒品的危害、什么原因导致吸毒、吸毒后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酒吧场所发现吸贩毒现象如何处理等几个方面。生动形象的案例让不少酒吧工作人员感叹:吸食毒品害人害己,坚决远离。

随后,在酒吧的宣传展位上,参加活动的酒吧全体员工仔细地观察仿真毒品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此次禁毒活动令员工们深受启发,酒吧负责人也表示,日常酒吧也会对工作人员加强禁毒培训,提高自身的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娱乐场所作为禁毒工作的重要战场,人员流动性大,涉毒风险高,酒吧将按照“三个无条件”,即:无条件配合禁毒打击、无条件参与禁毒宣传、无条件创建无毒场所,全力开展酒吧禁毒工作,为潮州湘桥区禁毒工作的推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潮州MiuMiu每月份开展了以“远离新型毒品,健康成就未来”易涉毒公共娱乐服务场所从业人员禁毒培训,进一步提高新员工学习认识,老员工学习巩固。在MiuMiu酒吧内营造人人参与禁毒宣传氛围。知识讲座题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禁毒法制课。禁毒负责人对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抵制毒品侵害能力差等特点,通过讲座和真实的案例,从当前毒情形势、毒品的危害、社会人一般是如何走上吸食毒品的道路、如何有效预防和抵制毒品侵害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做了细致的讲解,以血的教训、铁的事实,告诫酒吧全体工作人员认清毒品危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活动还通过悬挂禁毒横幅、展示毒品模型、摆放禁毒展板、及发放禁毒宣传手册等形式,让广工作人员更全面直观地了解毒品的相关知识,引导在职员工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在日常应酬交际中总会遇到不熟的人

给你递酒水、递香烟,

很可能这其中就有毒品,

这些酒水、香烟看似普通

与我们平常见的无异,

实际上却有很大差别。

有料的香烟

曾经有人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一次吸了一个普通朋友给的香烟,闻起来很香,初见以为是普通香烟,抽三口觉得不对就扔了。

据其回忆,第一口让他感觉到了头晕,但是他没有多加在意,结果抽了第二口,大脑右边瞬间麻了一下,那种感觉像闪电一样,没反应过来抽了第三口,感觉越来越冲。他意识到了不对劲,觉得不能再继续抽下去就把手中的烟扔掉了,从此对那位递烟的朋友产生了警惕。后来他才得知那位朋友吸毒,之后这位网友也买过一包一模一样的烟,抽了两根,虽然同样感觉冲,但绝对没有“朋友”给他的那支那么厉害,断定“朋友”的香烟中一定掺了毒品。

他以为自己躲过一劫,可事情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简单,自那时起,其身体突然出现心跳加快的症状,觉得吸普通的烟也提不起劲儿了,饭菜也吃不下,一周之后,身体才完全恢复正常。

抽起来“欲罢不能”

30岁的胡某算是搞明白了:原来老乡递来的那种香烟,不是普通的香烟,里面真的掺了毒品。难怪抽起来那么让人欲罢不能了,也难怪要卖到10元一根了。

胡某和另外3个湖南老乡一起在杭州笕桥被抓,警察在他们身上搜到了一包看似普通的七星牌香烟。那一包14根烟里,都掺入了新型毒品K粉。

“是一个不熟的老乡给我抽的第一支,他就说抽一抽试试。”“七星烟一般就10块钱一包的,我平时就常买,没多想就接过来了。”但是,胡某觉得这支烟有点难点着,味道又像是假烟,抽了之后头还有点晕。碍于面子,胡某就没说什么。

差不多一个星期之后,那名老乡又递来一根,胡某心中起疑,就问了一句。老乡只说尽管放心,是加了点东西,但不是海洛因,也不是大麻,抽了不会上瘾的。后来,老乡又拿来了“红双喜”、“利群”……其实里面都掺了K粉。

渐渐地,胡某开始有点上瘾了。这一回,他要来了几乎整整一包。可是,才刚抽了一口,就被得到线索守候多时的民警抓住了。

民警剥开香烟,发现里面的烟丝不是正常的草黄色,明显发白。“我们估计毒贩子是先把烟丝倒出来,再把K粉加进去,最后回填烟丝。”民警还查到,这种烟要卖到10元一支。

民警提醒,用这种方式吸食毒品更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误吸掺毒的香烟会不会上瘾?

上瘾机制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天生非常敏感,即使不是毒品,像烟、酒或者其他物质都能够轻易让其上瘾。

如果知道自己可能误吸了毒品,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和吸毒成瘾类似的症状一定要及时进行戒瘾治疗,切莫将错就错地去吸食毒品。

在第一次吸食毒品后,大多数人会感觉非常不好,可能会感到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一些戒断症状。碰到这样的情况,尤其在你根本不知道被动吸食了什么毒品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妥当很可能染上毒瘾。

来源:中国禁毒

什么是禁毒

禁毒是指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的工作。或者说,运用行政法令和群众监督的力量,促使吸食或注射鸦片和代用麻醉剂者戒绝瘾癖。限制和取缔种植、收贮、制造、转运、贩卖毒品和毒具行为的一项社会风俗改造工作。又称禁烟禁毒

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具有依赖性(2)具有非法性(3)具有危害性

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毒品是如何分类的?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1)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

(3)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麻醉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

(4)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毒品种类

毒品有哪些危害?

1、吸毒与艾滋病

吸毒与艾滋病是一对孪生兄弟。据统计,上海地区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毒的占41.5%,女性吸毒人员中80%以上通过卖淫筹集毒资也是传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此外,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吸毒女性通过母婴传播,危及下一代。

2、吸毒损害健康

吸毒引发各类并发症:如艾滋病、结核病、传染性肝火炎、皮肤溃烂、败血症、血管炎、心内膜炎、脑栓塞和肌肉炎症、精神抑郁症等等。吸毒者死亡率高。吸毒人群的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短10~15年,吸毒过量容易造成死亡、自杀发生率高。

3、吸毒家破人亡

一个人一旦吸毒,就意味着一个家庭从幸福坠落至痛苦深渊。吸毒者开支巨大,纵有万贯家财,要不了多久也会耗尽。吸毒者心态扭曲,丧失人格和理智,当毒隐发作时,往往行为失控,走向极端,闹得全家“鸡犬不宁”。“一人吸毒,全家遭殃”

浙江首次查获“蓝精灵”连尿检也检测不出

“那是一个本令我感到无比舒服的晚上,我在布鲁克林的一家酒吧里和我的准男友约会。整个晚上我只喝了一杯半的金汤力,并且我似乎从未放下我的酒杯。

“那杯酒很甜,令我很放松,我聊天聊得很开心。但我的记忆似乎停止于此了。

“当我试图回忆那晚时,我只能想起我的朋友在戏弄我、我在大笑,周围的人都显得无比高大。除此之外,我再也想不起任何事情。”

这是纽约《TheCut》杂志中,一段关于女性在酒吧被人在酒杯中暗中投入了氟硝西泮后的描写。

氟硝西泮,医学上有安神镇静的效果,它还有一个名字——“蓝精灵”。

从今年5月开始,“蓝精灵”在浙江多地出现。

浙江首次查获“蓝精灵”连尿检也检测不出

今年5月22日,奉化公安分局西坞派出所接到报警,有人在岳林街道梅里达附近一单身公寓吸毒。

民警现场突击检查,奇怪的是,两个90后的常规尿检结果为阴性,并未检测到吸毒情况。

其实,这两个年轻人正在吸食一种叫“蓝精灵”的新型毒品,连常规尿检也检测不出。

民警很快抓获了他们的上家,90后小江落网时,正在宁波鄞州一家酒店外面“做买卖”,身上藏着7粒“蓝精灵”。

突击搜查小江的出租屋,民警又发现了66颗药丸。

据三人交代,从今年5月开始,他们从网络上购买“蓝精灵”,通常会在KTV包厢内贩卖。

办案民警说,“这种新型毒品,听说在上海出现过,在浙江还是头一次被发现。”

此案为浙江省首例贩卖毒品“氟硝西泮”案,目前,这三个90后因涉嫌贩卖毒品被刑事拘留。

两三元钱成本价从日本海淘

加价到多元兜售

仅仅不到一个月,“蓝精灵”又被民警在金华浦江发现。

今年6月,浦江民警接到线索,有人在网络上代购“蓝精灵”。

民警侦查发现,这些贩卖“蓝精灵”的犯罪嫌疑人,分布的地域很广,涉及浙江、江西、福建、上海和北京等地方。

犯罪嫌疑人小王落网后说,其实,他以前是一名网上生意人。

今年年初,他意外发现一个发财捷径:从日本海淘一种处方药,“这种叫氟硝西泮的处方药,一板药有十粒,从日本过来的成本价只要2到3元,在网上很受欢迎,不用多做介绍,只要拍张图片在网上发动态,就有人主动来问来买。”

民警侦查发现,“蓝精灵”的差价很离谱,在金华KTV等娱乐场所兜售时,每一板最先是卖元,后涨到元,最后到多元。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专案组锁定分布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犯罪嫌疑人,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4人,其中刑事拘留19人,行政拘留5人。

在行动中,共查获涉案毒品“蓝精灵”余粒。

另外,8月初因在网上贩卖新型毒品“蓝精灵”,有9人被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这些犯罪嫌疑人,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配酒喝会使人兴奋属于第三代毒品

“吃完后,只要撑过两个小时的困乏期,就会让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脑子一片空白,忘记一切烦恼,如果混上酒食用的话,会让人兴奋、迷乱、醉生梦死……”

95后杭州人小江,偶然一次接触到“蓝精灵”后,逐渐成瘾,多次通过代购购买并服用该药。

资料显示,氟硝西泮有安眠、镇静、遗忘、肌肉松弛等作用,其中遗忘和催眠的作用最为明显。

当这种成分和酒精一起合用时,会令肌肉过度镇静和精神运动损害,有时甚至会出现兴奋、错乱等反应。

办案的奉化民警说,氟硝西泮到了不法分子手里,他们会教唆购买者混着酒喝、或含在嘴里,“这就和吸食毒品一样。”

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有关人士说,“蓝精灵”是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

新精神活性物质在年《世界毒品报告》中首次被提出。联合国对其定义是,没有被联合国国际公约(包括《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和《年精神药物公约》)管制,但存在滥用,并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的单一物质或混合物质。

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被称为“第三代毒品”。

第一代毒品是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传统毒品,第二代毒品指冰毒、K粉(氯胺酮)等合成毒品。

此次浦江警方查获的“蓝精灵”是日本处方药,原本是给抑郁症患者治疗使用,这类药物具有兴奋作用。

事实上,“蓝精灵”包含很多“品种”,其他有相同作用的此类合成药物或物质,也叫“蓝精灵”,它们都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

“蓝精灵”会不会一闻就倒?

在娱乐场所工作的小刘说,他对于“蓝精灵”早有所闻,含在舌头下,舌头就会变蓝,“还有,泡在酒水或饮料里,会轻微泛起蓝色,味道有点苦。”

“听说这玩意服用一粒后,就是挨一巴掌,你都可能不知道,第二天醒来时,大部分事情会忘记。对于女孩来说,喝了这种药,和裸体出行没差别,你在别人眼里,将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滥用这类药物,和吸食冰毒等毒品一样,都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作为处方药的“蓝精灵”溶于水,液体是淡蓝色的,但同类的合成类似物质,有的就是无色无味,溶于水后也不容易被人发现。如果是在酒吧等娱乐场所,如果有人把它放进饮料或酒里,不容易被察觉。

在以往警方查获的案件里,发现有人故意把冰毒放进酒水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吸食,最后成瘾。

危害是第一代毒品倍

比如之前警方发现的笑气、恰特草、小树枝、跳跳糖等,都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

“小树枝”是含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一种条状类似树枝的毒品,又称“雅典娜小树枝”“维也纳香熏”“派对小树枝”等,含有我国管制的合成大麻素MDMB-CHMICA成分。

合成大麻素就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代表”,最早从欧洲流传开来。

值得警惕的是,第三代毒品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

据了解,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像我国列管的U-的药效约是吗啡的7.5倍。

少量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人会出现心动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大量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症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危害是第一代毒品的倍。

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以中枢兴奋和致幻作用为主,因此,滥用后急性中毒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发生不可控制的兴奋、易激惹、冲动、性乱行为,并由此导致性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传播。

现在,全世界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仍以卡西酮类和合成大麻类物质为主。

但这两年,在新精神活性物质中,芬太尼类物质增长迅猛。

芬太尼类物质中,卡芬太尼是芬太尼类物质的典型代表,具有类似其他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其药效约为吗啡的1万倍,成人的致死量约为两毫克,强于其他芬太尼类衍生物。

“绝命毒师”伪装各类管制品种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是国际禁毒领域公认的难题。

现在,全球已发现的品种从年的7类种增加到年的9类种,报告发现的国家和地区由年的70个增加到年的个。

但新精神活性物质繁殖能力超强。

境内外的“绝命毒师”们为逃避打击,一旦发现某品种被列入管制,就会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新的非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质。另一些人还会改变过去照单生产的固有模式,开始自主研发非列管品种并向外推销。

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问题主要集中在欧美、俄罗斯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在中国内地地区也有发现。

年,中国内地地区共发现22份可直接吸食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制品,主要由云南、湖北、辽宁等地公安机关在娱乐场所缴获。

从外观看,这些制品以香料、花瓣、烟草及电子烟油等形态出现,与海洛因、冰毒等常见毒品相比伪装性更强。从成分看,它们含有多种合成大麻素成分,具有较强的致幻作用。

“由于具有更强的伪装性,使得许多青少年出于好奇或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始接触这种毒品”,这类物质多为海外代购或留学生等群体带入,吸食者多为青少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canji.net/lcjc/4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