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新冠不是人造病毒

(作者为耶鲁大学生物系博士)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对于病毒来源之探讨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虽然各种人造病毒的说法不绝于耳,但对此问题正式发表意见的学者们,绝大多数都认为新冠不是一个人造的病毒。  新冠与近亲SARS对比,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其对人之超强传染性,而这极可能来自新冠外壳刺突蛋白(spikeprotein)的变异。因此,对病毒来源之探讨,聚焦于这一点上有其合理性。  本文根据近两个月发表的关于刺突蛋白与人体受体互动的几篇科学论文,来解析为什么众多学者认为新冠并非人造病毒。

  

一、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  如果以造成的死亡数,来简单衡量一种病毒对人的危害,那么以致死率和传染性相乘就可以得到答案。  致死率相对简单,就是一个人感染后在平均医疗条件下的死亡率。新冠致死率大约为2-3%左右,比年SARS的10%低很多,但还是普通流感的10-20倍,与年的大流感不相上下。  而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就比较复杂。传染病的传染性通常用R0值(基本传染数,theBasicReproductionNumber)来表达,它的含意是,在无外力介入阻断传染链的情况下,一个已被感染的人会传染给几个尚未被感染的人,R0值越大则传染力越大。  R0值是根据模型计算出来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变量:感染者可传染他人的时间长度,与感染者每次接触被感染的可能性,人际接触的频率。  三者可以理解为相乘的关系。若任一数值很小或近于0,其他两数值再大,R0还是近乎0。  目前对新冠病毒的R0值还难以完全确定,但一般认为比普通流感高1-2倍,也比年大流感略高。与近亲SARS对比,它R0值的三个变量都比SARS高很多。  从第一项传染时间长度看,感染SARS的人在潜伏期不具传染性,只有在病症爆发期才可能传染他人。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就有传染性,而潜伏期又能长达14天。  从第二项每次接触被感染的可能性来看,新冠病毒外壳表面刺突蛋白和人体细胞膜表面ACE2受体之间的亲和力(affinity)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canji.net/jbgs/7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