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爆发的这一年多时间内,我国的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而最为大众所关心的疫苗的问题,在陈薇团队的不断努力下也得到了答案。年2月25日,陈薇团队研发的我国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这也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对于新冠疫苗的接种,大家也有很多疑问有待解决,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Q1
针对目前国内已研发出的两种新冠疫苗,应如何选择?
到目前为止两大类疫苗,一类是灭活疫苗,一类是腺病毒载体疫苗。每个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都是有一定数据支撑的。如果你想打的次数少一点,想更快产生免疫反应,14天就有60%多的保护率,或者你打一针就要出国或执行任务,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首选。
Q2
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我国疫苗在研发、试验、审批、上市、储存、运输、接种等全流程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有完善的疫苗冷链系统保障,储存和运输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接种单位、医护人员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和严格审核,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接种。
前期试验表明,全程接种28天后90%以上受种者都会产生保护抗体,保护效果明显。少数人接种后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极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无需处理,一般1-2天可自行恢复。
目前全国接种新冠疫苗超过万剂次,更进一步证明我国疫苗是安全的。
Q3
对接种年龄有何要求?
在二期临床试验(年4月)时,我们就放开了年龄上限。因为55岁或60岁以上年长者恰好是重症发生率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当时最年长的志愿者是84岁的熊先生,因为是随机双盲,后来揭盲时发现他的抗体是阳性,这带给大家很大的信心。
此外,6到18岁的临床已经做完了,安全性数据我们是有的,药监局还在审核。
Q4
哪些人不适宜接种新冠疫苗?
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有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的;有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疾病、未控制的癫痫、脑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不适宜接种;有严重慢性疾病的,过敏体质,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的,免疫功能受损(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的人群慎用;
怀孕的、哺乳期女性、各种疾病急性发作时要暂缓接种。
接种时,要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主动告知医务人员你的健康情况,医生会帮助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Q5
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接种部位局部疼痛、红晕或者出现了硬块,全身乏力、发热、头痛,另外还有一些人有咳嗽、欲不振、呕吐、腹泻等常见的不良反应。
接种对象完成接种后,应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方可离开,现场工作人员会告知受种者接种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后续健康状况观察、处置建议以及联系方式等。
回家后如出现不良反应相关症状,报告接种点工作人员,必要时及时就医。
Q6
疫苗保护期有多久?
到目前为止6个月的数据是有的,6个月中你可以不用接种。如果6个月以后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也做了6个月以后的加强针,再打一针,免疫反应可以有10倍、20倍的增高。根据数据,我们推测新冠也会在两针之后,达到两年的免疫持久性。
Q7
接种新冠疫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需要了解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解接种点的接种流程;确定是否需要提前预约;按要求带好身份证;接种当天穿宽松的衣服方便接种;出门时还得戴好口罩。
Q8
接种新冠疫苗时应注意什么?
接种时,要主动告知医务人员你的健康情况,医生会帮助判断是否可以接种;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按照要求进行接种,并确认第二针接种时间。
切记要全程戴好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好社交距离。
Q9
接种新冠疫苗后还要做什么?
接种之后,要像小孩打预防针一样留观30分钟,没有异常情况才可以离开。回家后如出现发烧不退或持续不舒服,要向接种点报告并及时就医。
正常的活动、饮食不影响疫苗效果,也无需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但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乏力、甚至恶心、腹泻等症状时,应适当调整饮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更不要酗酒或暴饮暴食。
接种新冠疫苗后(包括其它疫苗)可以洗澡。新冠疫苗含有吸附制剂,部分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或硬结,洗澡时要避免过度按压、刺激,洗澡后要保持局部清洁。
PS:接种疫苗后虽然可以产生免疫力,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保护作用不可能%,部分人接种后有可能不产生足够抗体,仍然会有感染风险,特别是在还没有建立起社会防疫屏障的情况下。所以,即使打完疫苗,也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
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到来,感谢所有为疫情不断努力奉献的人们。国家富强,我们得以在这严峻的情势下得到安全保障,读完小贴士之后,在接种疫苗方面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种完毕后,在的春天里,让我们一起拨云见日,感受鸟语花香!
来源丨上应微学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