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6日第33个国际禁毒日。根据区禁毒办及区卫健局的统一部署,涪城区疾控中心在人民公园开展以“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为主题的禁毒防艾宣传。
活动现场,宣传人员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免费咨询等形式,向广大居民详细讲解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艾滋病等知识。共计发放禁毒防艾宣传资料、纸巾、扇子、安全套等宣传品余份。
此外,涪城区疾控中心通过单位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禁毒防艾公益宣传标语,并向办理健康证以及疫苗接种的群众发放禁毒防艾宣传折页,提高群众对禁毒以及艾防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通过禁毒日宣传活动,营造了“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广大民众识别毒品、抵制毒品、远离艾滋的禁毒防艾意识和能力。
禁毒防艾
小知识
1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预防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恶性传染病。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遭受严重破坏,导致一些机会性致病菌侵入人体引发严重疾病甚至引起死亡,对人身健康危害巨大且病死率很高。
2
艾滋病需要终生治疗,会给家庭和个人造成一系列严重负担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患者需要终生进行治疗,终生服药会对肝、肾等代谢器官会产生一定影响,药物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另外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晚期并发症的治疗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3
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
4
避免共用注射器、针头、过滤毒品的棉球或溶解毒品的容器,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主要通过共用注射器、针头、过滤毒品的棉球或溶解毒品的容器。避免共用这些器具能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经注射吸毒传播。清洁针具是预防艾滋病经注射吸毒传播的重要策略之一。
6
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减少感染、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风险
目前为止,坚持在每次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地使用安全套仍然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有效的方法。
7
使用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会增加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服用新型毒品后,人体在毒性作用下处于极度兴奋、纵欲和放松状态,自我约束力下降,易于发生危险性行为,比如:群交、不戴安全套等,因此会增加服药者经性途径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
8
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可以降低由吸毒造成的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
戒毒药物维持治疗是针对吸毒成瘾者采取的一种替代或维持治疗方法。通过长期持续治疗可减轻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减少毒品使用及其造成的艾滋病传播风险。
9
72小时内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发生暴露后,比如破损手指沾染艾滋病人的血液、同HIV感染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可以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暴露后预防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服药周期:28天。
服药种类: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根据当地药品的可及性及医生评估后开具用药方案。
服药效果:与起始用药时间密切相关,原则上不超过暴露后72小时。时间越早,保护效果越好。
10
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艾滋病病毒感染有窗口期,即使已经感染,在窗口期内仍无法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体。建议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次HIV。知晓自己的检测结果,有助于尽早采取措施。检测结果若为阴性,则应该继续坚持安全行为,预防感染;检测结果若为阳性,则需要及早参加抗病毒治疗,保证自身寿命和生活质量不受严重损害。
疾控中心、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均能提供保密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也提供检测服务。
免费
涪城区疾控中心:-
医院:-
涪城区妇幼保健院:-
已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人群要根据门诊规定,定时参加HIV检测。
11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病毒复制即开始,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就会发生,及早治疗能降低上述损害的严重程度;早治疗的病人免疫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免疫功能保持正常水平,感染者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而且,服药抑制了病毒复制,能够帮助保持CD4细胞的水平,使身体的整体状况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12
已知自己感染艾滋病,要及时告知有性关系者,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要承担法律责任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责任告知性伴侣自己的感染状态并规范自己的相关行为以避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故意隐瞒和传播艾滋病是一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违反了国家法律关于故意传播传染性疾病的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